9月16日,世界经济论坛(WEF)公布了最新“全球制造业灯塔工厂”名单,云南白药智慧工厂成功入选,该认证被业内誉为“制造业奥斯卡”。云南白药智慧工厂是云南省首家灯塔工厂,同时也是全球中医药健康品领域首座灯塔工厂。
全球灯塔工厂评选自2018年启动以来,始终以严苛标准著称。截至2025年1月,全球仅189家工厂获“灯塔工厂”认证,该认证申报通过率长期低于10%。此次云南白药智慧工厂的入选,标志着国内牙膏行业在数字化制造、智能化管理领域的实践获得国际认可,也为中医药健康品制造业转型升级、本土民族品牌参与全球竞争奠定基础。
技术革新破局行业痛点
搭建全链路数字化生产体系
云南白药智慧工厂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突破,部署了超过7500个传感器,构建起覆盖“研发、生产、供应、销售”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,可实时监控从原料溯源到成品出库的每一个环节,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调度。
针对市场对多品类生产的需求,将生产工艺拆解为56个最小功能单元,通过图形化参数编排实现“一键切换”,满足42个膏体配方、558个SKU的换线需求,生产调参时间从20分钟压缩至1分钟,有效解决了多品类生产的效率瓶颈。
质量管控层面,工厂创新采用“数智驱动全链路质量追溯模式”,引入AI智能审核与机器学习技术,将每批次产品放行审核时间缩短55%;同时突破性应用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,将牙膏活性成分检测时间从710分钟压缩至2分钟,检测效率提升355倍,推动质检从“批次抽检”向“实时智控”转型。
协作机制提效赋能
加速技术落地与经验传承
为保障智能制造体系高效运转,云南白药智慧工厂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部门跨界协同机制。以“制必用心 造必精良”为核心准则,创新推行“221”工作法,组建党员先锋队专项攻关5g应用、AI质检等核心技术难题,设立“灯塔作战室”,每周跨部门召开协调推进会,打通生产、技术、质量等全链节点。技术工人采用“1名党员+2名骨干+3名新员工”的梯次培养模式,高效实现智能制造技术的接力传承。
智慧工厂全链协作模式有力推动了产品品质的提升,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题,生产流程得到不断优化,让智能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准把控产品生产质量。
产业链协同延伸
从 “工厂智造” 到 “生态破局”
超越工厂围墙,云南白药的智能化实践延伸至产业全链路。通过构建"农业端-工业端-市场端"数字化闭环,实现了从中药材种植到消费者手中的全程可追溯。这种全生态协同,为中医药行业提供了一条可供复制的数字化转型路径。
上游中药材环节,建立 “端到端供应商关键质量特性数字化管理体系”,通过卫星遥感监测中药材种植情况,结合 AI 技术实现产量预测与精准采购,使原材料不良率下降 40%,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,同时为中药材种植端提供数字化指导,推动上游产业标准化发展。中游生产环节,凭借智能物流与柔性产线的高度协同,既能满足大规模订单需求,又能快速响应小批量、个性化订单,减少库存积压,提升产业链运营效率。下游市场端,构建全流程质量追溯平台,消费者可扫码查询产品原材料来源、生产过程、检测结果等信息,既强化市场信任,又通过消费者反馈反哺研发与生产,形成 “市场 - 生产 - 研发” 正向循环。
智能制造实践向产业领域深度辐射
为民族品牌转型升级拓路辟新
云南白药从传统中药制造企业到如今拥有先进智能制造体系、获国际认证智慧型企业,其转型历程正是民族品牌从 “传统制造” 向 “智能制造” 升级的缩影。世界经济论坛将“灯塔工厂”定义为“数字化制造与工业4.0的示范者”,此次云南白药智慧工厂的入选,意味着其在数字技术应用、管理模式上的实践,已达到全球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前沿水平。
未来云南白药智慧工厂将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:一方面计划将“智造”模式复制应用于中药健康品、养生食品等产品线,推动全产业链效率提升;另一方面将梳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,向行业输出多品类生产切换、全链路质量追溯等技术经验,助力更多制造企业降低转型成本、突破技术瓶颈。
作为响应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、落实“十四五”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的实践案例,云南白药智慧工厂的探索,不仅为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,也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提升竞争力,提供了细分领域的创新思路。
发表评论